今年下半年以来,信用卡代偿市场突然变得火爆。随着维信金科、51信用卡、小赢科技、萨摩耶金服等涉足信用卡代偿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先后登陆美股、港股,信用卡代偿业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也关注到,信用卡代偿市场也存在着高坏账、用户信息泄露以及违规套现等风险。在分析人士看来,信用卡代偿市场属于细分垂直市场,天花板低、红利期短暂,信用卡代偿企业需围绕整个信用卡生态开展综合业务。
市场火爆
撑起多家上市公司
信用卡代偿公司上市潮起于今年6月。6月21日,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维信金科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后,维信金科股价持续下跌,迅速跌破发行价。维信金科主要有信用卡余额代偿、消费信贷、在线至线下信贷三大产品系列。2017年,维信金科57.7%的业务聚集在信用卡余额代偿上,32%为消费信贷产品,10.3%为在线至线下信贷产品。
不到一个月后,7月13日,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正式登陆港交所。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小赢科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趁着这股上市风潮,9月28日,萨摩耶金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首次公开招股上市申请文件,招股书显示,萨摩耶金服将在纽交所上市,拟募集8000万美元资金。截至2018年上半年,净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176.8%。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60万元,同比扭亏。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还关注到,腾讯近期也开始加码推广自己的信用卡代偿产品“微乐分”。撑起多家上市公司,吸引大佬入局的信用卡代偿市场缘何火爆?在分析人士看来,信用卡代偿市场在此时爆发是乘上了信用卡市场发展的东风。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消费金融的发展讲究风口效应,几家上市平台作为信用卡代偿市场的代表性平台,于2015年和2016年涉足这个市场,并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实现上市,本质上是踏上了信用卡产业大发展的风口。
央行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二季度,国内信用卡总发卡量达到6.38亿张,较上一年同期新增总计1.18亿张,同比增长22.7%;人均持卡量从0.34张增长至0.46张,同比增长35.3%。薛洪言表示,在此背景下,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也进入黄金阶段。有报告显示,2015-2017年,中国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的贷款余额从12亿元增至462.7亿元,增长37.56倍。
融360信用卡分析师邱苗表示,随着各大银行加快零售转型,信用卡业务逐渐成为各家银行零售发力的重点。我国的信用卡从2007年的0.9亿张增长到2017年的5.88亿张,涨幅6倍多。如此大的信用卡用户体量并不是都能按时偿还,信用卡代偿需求随之伴生。中国进入消费时代,处于从高储蓄率到低储蓄率的过渡时期,年轻一代更愿意借贷消费。
此外,监管政策也是市场风口转向的重要因素。麻袋研究院行业研究员苏筱芮补充,自去年底现金贷强监管以来,一些平台不得不面临业务转型,信用卡人群相较“白户”群体拥有更加稳定的收入能力,其各项消费行为特征亦被纳入到征信报告中,小额分散的特征更受各机构青睐。
危机隐现
高利率下掩藏高坏账风险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一些信用卡代偿的境内公司纷纷申请赴美上市,根据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危机教训,必须重视信用卡代偿存在的利率高、用户信息泄露以及违规套现等风险。
今年5月,国家互金专委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称,“信用卡代还”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和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
几家上市或拟上市企业的招股书显示,信用卡代还业务贷款实际年利率高于银行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18.25%,有的甚至在民间借贷年化利率36%的红线左右徘徊。据维信金科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维信金科信贷产品的贷款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9.6%。维信金科的主要业务——信用卡余额代偿,截至2018年4月30日,平均实际年利率更是高达34.4%。
对此,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指出,目前,信用卡代偿业务利率计算规则不明确、不清晰,且并非所有的代偿平台都省钱。市场化运作的代偿平台在利率计算规则中不仅有故弄玄虚之嫌,同时,依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的数据,代偿平台用户还款周期为1周至24个月不等,月利率为0.55%-1%,部分收取每月0.1%-0.8%服务费以及2%-3%手续费。按上述费率计算,其实信用卡代偿与银行分期相比并未实惠多少。
邱苗表示,目前国内代偿企业存在的利率高企、坏账攀升等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因为代偿企业相当于把银行信用卡用户中一部分高风险的人转移给了自己,必然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信用卡代偿平台的坏账也在攀升。截至2018年上半年,小赢卡贷的91-180天逾期率为3.26%。萨摩耶金服的整体坏账率则由2017年的1.23%飙涨至2018年上半年的2.66%。维信金科2015、2016、2017年该平台3个月以上逾期率分别为10.5%、8%、8.7%,不良贷款率为12.2%、9.6%、10.1%,远高于其预期。
薛洪言指出,信用卡余额代偿瞄准的是信用卡持卡群体,不良率整体上高于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但也低于一般的消费金融类产品。就几家平台的信用卡代偿业务不良率水平来看,纵向比较,2018年以来,不良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表明在行业大环境影响下,资产质量在恶化;不过横向对比看,资产质量仍然显著好于大多数消费金融场景。从财务层面看,定价水平可以覆盖业务成本和风险成本,业务模式是可持续的。
天花板可见
平台需开展信用卡综合业务
从市场前景分析,有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卡代偿市场属于细分垂直市场,天花板低、红利期短暂,信用卡代偿企业需围绕整个信用卡生态开展综合业务。
从市场竞争者来看,除了信用卡代偿机构之间的竞争外,此类企业更大的竞争对手是银行。薛洪言表示,对创业性机构而言,真正的压力来自于发卡行的挤压。从产品功能上看,信用卡代偿与发卡行的账单分期业务是直接的竞品,只不过现阶段二者在客群定位上存在错位,为第三方代偿平台提供了业务机会。
“现阶段,二者是错位竞争。信用卡代偿平台的主流客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账单分期需求但未能获得银行账单分期资质的客户,一类是有账单分期资质,但由于账单分期占用授信额度,希望借助代偿平台变相提高授信额度的客户。目前,银行对这两类客群的授信服务存在缺口,但随着发卡行大数据风控能力的提升,信用卡提额和账单分期产品的下沉是趋势所在,会不断压缩信用卡代偿平台的业务空间。”薛洪言表示。
对于来自银行的竞争压力,邱苗从盈利层面分析指出,信用卡代偿平台单一的代偿服务很难直接盈利。一方面,他们给到客户的分期利率水平要低于银行,另一方面他们的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所以息差比较低。现在很多银行看到信用卡代偿机构的业务模式后,纷纷打出各种分期利率折扣活动,不少银行的折扣力度都达到6折,这无疑给信用卡代偿机构带来了更大压力。
多位受访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信用卡代偿市场的红利期可能仅有1-2年。在邱苗看来,未来两年是信用卡代偿企业的红利期,处于战国时代,但需要警惕金融监管政策对市场的随时干预。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信用卡代偿业务以持卡用户为边界,平台起步容易,但容易遭遇天花板,客户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后,获客成本大幅提高,业务增速下降,陷入增长陷阱。
在信用卡专家董铮看来,国内的信用卡代偿业务更多的是噱头。他指出,严格来说,国外的信用卡代偿是在银行市场利率化基础上,银行之间开展的代偿业务。目前,国内信用卡代偿业务实际上是戴着信用卡代偿帽子的小贷业务,只是小贷业务的一个特定细分场景。
苏筱芮认为,信用卡代偿只是信用卡业务生态中的一个环节。单一的代偿业务由于息差窄等原因,极易在机构发展初期导致投入资金与收益不对等。目前信用卡代偿机构不仅仅涉足代偿,还包括电商消费、账单管理,甚至还有部分存有现金借款业务,这些业务亦为信用卡代偿机构贡献了相当利润。单一的信用卡代偿市场较为局限,再加上监管亟待落地,红利期至多1-2年,但围绕整个信用卡生态的业务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如何整合信用卡相关产品类型,利用大数据、AI等针对信用卡客群开展个性化定价与其他服务,将是这些机构未来需要着眼的问题。
肖飒提醒,在看到广阔前景的时候,必须预见风险,及时缓解风险,减少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市场支持消费,但绝对不能放纵过度消费甚至“作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