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金融>>人民金融滚动新闻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全球能源贸易金融属性显现

2018年09月03日14: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信金融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3日电 (记者李彤)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在京发布。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指出,当前全球能源贸易中最为明显的两个特征在于能源贸易金融化和以石油美元为核心的能源定价机制。全球能源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全球金融体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报告认为,能源贸易的金融化属性主要源于能源的三个特征,即可贸易、可储存和可垄断,因此也成为金融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首先,可贸易方面,能源行业的主要产品都具有较高的可贸易程度,因此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其次,能源产品的可储存性,可以实现杠杆化交易,用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对冲交易方式造就了能源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再次,能源的可垄断性促使能源与金融进行充分融合,实现创新。可以看出,全球能源贸易的发展与其日益突显的金融化属性不可分割。

报告进一步指出,石油-美元体系是能源定价机制的核心。石油-美元始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美国由此获得了以石油-美元为核心的能源定价权,并逐步形成了三大最主要的全球性原油期货合作。可以说,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使得能源贸易实现了金融化,进而逐步演变成了一个涉及能源、贸易、金融、政治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全球性综合体系。

“虽然全球能源贸易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但中国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的话语权仍相对较低。”报告认为,国内方面,中国能源贸易相关金融体系不健全,造成能源市场资源配置率较低,这对能源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阻碍。同时,中国能源贸易金融体系相关市场机制缺失,能源定价机制较为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市场能源供需结构,导致价格调整与实际情况出现错位。国际层面,缺乏有效的能源贸易相关金融体系合作建设机制,造成中国话语权较低。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研究认为,当前中国正处在参与全球能源贸易相关金融体系建设的一个较好时机。中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能源贸易的金融属性。首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元化格局和多边合作体系建设;其次,大力推进国际能源合作建设;第三,提高自身能力建设。

(责编:梁嫚(实习)、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