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金融

国有大行的格局与胸怀:有多大情怀 干多大事业

2018年08月17日16:0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有句话叫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会多大。

说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格局与胸怀,往往能影响乃至决定其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做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子。

其实,不但人如此,企业单位更是如此。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建行人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劳动者港湾”建设工作,旨在向全社会进一步开放服务资源,打造服务民生的新品牌,可谓是小事情,大格局。

据介绍,“劳动者港湾”将重点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社会服务志愿者等户外工作者,以及老弱病残孕、走失儿童等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提供周到、贴心、细致的服务。

建设银行还明确,在这个“劳动者港湾”内,将根据各网点具体情况,提供免费开水、雨伞、手机充电、凉饭加热等新的服务元素,有条件的网点还会给客人提供免费厕所、配备轮椅、盲文服务、母婴室、婴儿车等人文关爱服务设施。

说实话,这些内容并不新奇,这一举动也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社会浮躁、人情味淡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能设身处地地替他人考虑、主动为社会分忧,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一件值得社会广泛提倡和大力称赞的事情,因为它所折射出来的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民族风范。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曾专门撰写过一篇《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的文章,里边坦诚布公地写到:“金融的普惠性不只是体现在对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提供,更体现在从金融的角度对社会各阶层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根植于心的服务热忱。”这体现的不仅仅是情怀与格局,还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更是对当今社会价值观需要的引导、引领与培育。

这话并不夸张。早在去年,建设银行就以大行的责任与担当,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主动介入住房租赁市场,用金融的力量来激活住房要素市场、稳定租赁关系、平抑房屋租赁价格,纾解社会痛点,以期通过资源整合真正地把房屋的价格降下来。

这就是金融,其本质应该是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建设银行在住房租赁市场上所作的探索,其实就是建行人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是一个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对解决社会痛点有帮助和促进作用,也一定会对启动市场、引导市场,促进经济社会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这种启动与引导作用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已经有海尔、京东等知名企业和大型电商开始跟着建设银行一起做这件事情了。同时,在全国334个地级城市当中,已有超过300个城市与建设银行签订了住房租赁合作协议。而这所有成功合作的背后,一定是共同价值观、大局观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

紧接着,建设银行又以“死里逃生”的紧迫感来发展金融科技。在一般人眼里,发展金融科技,是银行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业务考虑;而在建行人眼里,发展金融科技则是立足于自身,放眼于国内金融业乃至全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考虑。

这样的认识,使得建设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紧迫感,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都强烈。用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的话说,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种残酷的现实,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又面临“死里逃生”的抉择。这句话,直接点出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秘密。

有一个清楚的事实是,建设银行历时六年打造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在建设银行系统内全面上线并得到很好的实战检验后,建行人并没有把它看成“雪藏”起来,而是积极为其赋能,向金融同业、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开放,在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建行贡献。

如今,建设银行所期待的社会效果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比如建设银行基于共享经济理念推出的住房租赁业务,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创新服务模式,搭建起了开放共享的住房租赁服务平台,搭载着金融产品和服务,很好地培育了住房租赁市场,并为行业监管和市场交易各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金融解决方案。

而这种“平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业务模式,不但有效地支持了租赁房源的多主体供给,丰富了多渠道保障途径,培育了租赁市场机制,还有效地引领和传递着住房消费的新理念,并在悄然地化解着社会痛点,社会效果和影响面也日渐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已与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签订了住房租赁合作协议,其中有243个城市已经实现了平台上线。目前,平台已累计上线房源近40万套,出租近10万套;与1500多家企业合作,其中住房租赁企业近千家。已受理5000多笔存房业务,促成存房交易2000多笔,形成了“要买房,到建行”“要租房,到建行”“要存房,到建行”的市场品牌。

又如河南安阳市以实体“安阳市民之家”为窗口,通过与建设银行安阳分行合作,并利用中国建设银行强大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将实体“安阳市民之家”升级改造为“安阳网上市民之家”(即安阳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国搭建起“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有力地支撑了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服务理念的落地,使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为全国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探索出了可以借鉴复制的成功经验。

不仅如此,建设银行还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点推进,把支持中小微企业、扶贫、公益事业等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把国家利益、群众利益放在心坎,把赚钱和做贡献很好地区分开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把国家利益、责任担当和商业行为恰到好处地予以切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折射出的正是建行人的情感所在和价值取向。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还主动地带着其他中小银行去做普惠金融。通过给中小微银行赋能,给他们以必要的技术支持,与众多中小银行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机制,用实际行动带着中小银行一起去做普惠金融,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既很好地体现了金融工作者的胸怀格局,又展现了现代金融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最终一定是利国利民,为国家做贡献。

这其实就是金融工作应该达到的结果。应当看到,金融工作其实很简单,既不神秘,也并非深不可测,说到底就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

有一点不同的是,建设银行和建行人在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个方面所做的工作,已经不是人们简单意义上所说的银行业务了,而是建设银行和建行人带着真情实感把解决社会痛点,当成了自身责无旁贷的使命和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则很有可能会改变我国未来金融格局的方向。

正所谓有多大的胸怀干多大的事业,有多大的格局谋多长远的未来。大量的事实表明,建设银行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死里逃生”的抉择中,一定会凭借着对中国社会的独特理解、特别体会,然后在解决社会痛点、重塑建设银行社会形象的过程中,率先登上“诺亚方舟”。(常青)

(责编:吕骞、李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