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口径 M2增速有望迎中长期拐点

傅苏颖

2018年08月15日09:0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央行8月14日公布的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7.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10.3%,再创新低,表明其仍受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落地,表外融资变动趋向平缓,有利于社融增速保持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当天同时披露,自2018年7月份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

  对此,温彬认为,新增的两项也反映了金融对实体部门的融资,可以使社融指标更完善。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口径下7月末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10.3%,社融看似重回两位数增长。然而,如果对口径变化进行还原,会发现在原口径下社融增速仅为9.7%,较上月继续下滑0.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新口径下社融增速的中枢较原口径高出大约0.5个百分点,但二者走势大体一致。

  “尽管社融统计口径发生变化,7月份社融数据的格局与6月份仍然相近,呈现出表外融资萎缩、表内票据融资增长较快的局面。”郭于玮表示。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方面,数据显示,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09亿元。

  从表外融资来看,郭于玮认为,7月份包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与未贴现票据在内的表外融资减少4886亿元,降幅较上月收窄约2030亿元。表外融资降幅收窄可能与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理财细则的发布使部分金融机构观望情绪消减。第二,7月份信托到期规模低于6月份。第三,商品房销售增速的回升可能使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增长。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不及预期。”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调整对社融数据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总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仍保持在一定水平,ABS和外债等其他融资方式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替代作用。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很多鼓励银行信贷投放的政策是7月份之后逐步落地的,8月份之后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期待,但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流动性堆积于货币市场的局面料持续,稳增长未来更多还是要看财政政策的边际变化。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下半年央行有可能从社融表内贷款、表外融资和债券融资三方面着手去解决目前的社融信用收缩状态,受此影响社融和M2增速有望迎来中长期拐点。

(责编:吕骞、夏晓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